看完之後,身體一路雞皮疙瘩由上往下,
難以想像人類的情感過了七十多年仍可以繼續延續。
難以想像人類的情感過了七十多年仍可以繼續延續。
這讓目前撰寫 #南投學 24號要發表 #林爽文 【#1786年林爽文在台灣南投的逃逸路線】論文的小妹,認為在近230年前的「林爽文抗清事件」在台灣仍有其討論的空間。尤其又面臨林爽文身為 #天地會 (今日洪門,中華統一促進黨) 的頭人,今日更有其辯證的價值阿,不過小妹要繼續說,林爽文當初可是讓乾隆皇帝知道台灣有天地會存在的頭人喔,要是看到今日這樣發展,不知道他會怎麼想呢?
好啦,不多說,繼續整理去,
此次的發表,相較之前,有很多小妹自己之前也從未發現的區塊喔。
此次的發表,相較之前,有很多小妹自己之前也從未發現的區塊喔。
http://www.cna.com.tw/magazine/43-1/201510080012-1.aspx
市府搭橋牽起台日師生情 真實版《海角七號》在烏日現身
日本《朝日新聞》在今年5月9日的晚報頭版,大幅報導發生在台中的跨海師生感人故事。
在電影《海角七號》中,
郵差阿嘉因傳遞一封寫有日治時期地址的信,
讓大時代的小情愛,得以牽起兩端思念。
如今在台中烏日,
也出現了真實版的《海角七號》故事,
幸好有台中市政府與中華郵政居中牽線,
讓這段中斷超過一甲子的跨世紀師生情,
可以再續前緣。
2015年2月,台中市烏日區的郵差郭柏村,分配到一封寫著烏日舊地籍、收信人為「楊漢宗」的日文信件,按照規定,這封信因投遞兩次不成,依法應原件退回。但郭柏村不死心,他與郵局專員陳惠澤討論後,認為每封信承載的都是一段情感,尤其這封寫著舊地籍的日文信,可能別具意義。因此,陳惠澤透過當地耆老輾轉詢問,郭柏村更是逢人便問,終於在半個月後找到收件人之子──曾任烏日榮泉里里長的楊本容先生,成功投遞了這封遠渡重洋的信件,讓這段中斷達76年的台日師生情,就此連上線。
郵差阿嘉因傳遞一封寫有日治時期地址的信,
讓大時代的小情愛,得以牽起兩端思念。
如今在台中烏日,
也出現了真實版的《海角七號》故事,
幸好有台中市政府與中華郵政居中牽線,
讓這段中斷超過一甲子的跨世紀師生情,
可以再續前緣。
2015年2月,台中市烏日區的郵差郭柏村,分配到一封寫著烏日舊地籍、收信人為「楊漢宗」的日文信件,按照規定,這封信因投遞兩次不成,依法應原件退回。但郭柏村不死心,他與郵局專員陳惠澤討論後,認為每封信承載的都是一段情感,尤其這封寫著舊地籍的日文信,可能別具意義。因此,陳惠澤透過當地耆老輾轉詢問,郭柏村更是逢人便問,終於在半個月後找到收件人之子──曾任烏日榮泉里里長的楊本容先生,成功投遞了這封遠渡重洋的信件,讓這段中斷達76年的台日師生情,就此連上線。
薄薄信函 濃濃深情
現居日本熊本縣、高齡106歲的高木波惠女士,幼時隨父親職務派遣來台生活,她自台中第一女子高校(今台中女中)畢業後,便任教於烏日公學校(今烏日國小),直到太平洋戰爭前返回日本。
當年花樣年華的少女,如今轉眼已是百歲人瑞。今年初,當她在日本看到電影《KANO》時,回憶掉進與電影同樣的時空裡,她想起曾任教的烏日公學校,更想起班上那個在收聽電台轉播球賽後,都會與同學分享實況的班長楊漢宗,不知當年的孩子,如今是否安好?於是,高木波惠請女兒代筆寫信,將思念飄洋過海傳給70餘年不曾聯絡的學生。
不過,89歲的楊漢宗因臥病在床已不復記憶,兒子楊本容本著想為父親完成這件事的孝心,與陳惠澤兩人到處奔走尋人,經過數月的時間,終於陸續找回當年曾跟父親一起受教於高木波惠的20多位學生。
這些高齡8、90歲的長者,在小學畢業70多年後,得知海角那端的思念時,都非常興奮,就像回到小學時期那般朝氣十足,甚至希望「揪團」赴日探望恩師。但是,遠渡重洋對這群長者來說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拜現今網路的便利,「視訊」便成為跨洋相會的首選。
在台中市長林佳龍得知此事後,便決定促成好事,透過官方管道協助聯繫、協調視訊的可行性。在烏日郵局專員陳惠澤、楊本容先生、烏日國小、日本交流協會的小松庸人先生、朝日新聞的鵜飼啟先生、熊本縣國際交流課、台中市政府秘書處,以及免費提供視訊軟體服務的台灣威立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通力合作下,這項視訊作業,終於得以在2015年9月8日順利進行。
百歲學校 百年樹人
在台中市政府的協助下,讓這「另類同學會」分隔七十多年後能再度聚首。
9月8日午後,陽光灑落在烏日國小大禮堂的視訊會場,將氣氛渲染得格外溫馨。20多位年屆90的「老」學生們,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坐著輪椅,也有人身體硬朗絲毫不見龍鍾老態,他們在市長林佳龍陪同,以及近百位烏日國小學生們的歡迎下進入會場。分隔70多年再度聚首的「另類同學會」,讓他們緊握著彼此的手互相祝福,雀躍的等待與老師相見的悸動。
這場跨世紀的見面會,對今年適逢百年校慶的烏日國小特別有意義,更有師道傳承、百年樹人的敬師深意。烏日國小特別準備了一部影片,以老照片編織起回憶的密網,透過視訊向遠方的高木波惠,傳達烏日國小近80年來的回顧與轉變。
當年任教於烏日國小,帶領低年級生的高木波惠,給學生的印象是相當溫柔且很少發脾氣。她對家中經濟較差的學生,甚至會自掏腰包購買學生制服,還會利用閒暇教導學生縫紉。雖然太平洋戰爭前,高木波惠便返回日本,但是在她的腦海中,一直對這群台灣學生念念不忘。高木波惠在年初寄給楊漢宗的信中寫道:「每當看到旅遊節目介紹台灣,我就會覺得既熟悉又懷念,很有親切感。」
「老」學生們看著影片中一張張的相片,回憶每個時空的當下,這不僅是烏日國小的校史,更是整個台灣珍貴的歷史記憶。收信人楊漢宗的兒子楊本容先生,也大方捐出高木波惠信件原稿,做為烏日國小校史館永久留存的記錄。
這場跨世紀的見面會,對今年適逢百年校慶的烏日國小特別有意義,更有師道傳承、百年樹人的敬師深意。烏日國小特別準備了一部影片,以老照片編織起回憶的密網,透過視訊向遠方的高木波惠,傳達烏日國小近80年來的回顧與轉變。
當年任教於烏日國小,帶領低年級生的高木波惠,給學生的印象是相當溫柔且很少發脾氣。她對家中經濟較差的學生,甚至會自掏腰包購買學生制服,還會利用閒暇教導學生縫紉。雖然太平洋戰爭前,高木波惠便返回日本,但是在她的腦海中,一直對這群台灣學生念念不忘。高木波惠在年初寄給楊漢宗的信中寫道:「每當看到旅遊節目介紹台灣,我就會覺得既熟悉又懷念,很有親切感。」
「老」學生們看著影片中一張張的相片,回憶每個時空的當下,這不僅是烏日國小的校史,更是整個台灣珍貴的歷史記憶。收信人楊漢宗的兒子楊本容先生,也大方捐出高木波惠信件原稿,做為烏日國小校史館永久留存的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