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5/3臉書上回應朋友關於:藝術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我可以回應妳關於藝術(本科系)、關於設計這個部分,藝術家的養成是來自於學校的訓練,素描、水彩、書法、國畫(水墨畫)、油畫的訓練當中,老師們從自己本身的涵養來帶領學生,有些老師會待學生去臺灣山林中寫生,有些老師帶學生認識西方美術史(的確臺灣藝術史在這個過程中是不被重視的),老師還會待學生看美術館的展覽、分析作品,其餘時間就是學生自己養成了,看展覽、自己訓練作品等。設計的學生也是這樣。
聽妳這樣說,我也把我當初的疑惑所釐的更清楚了,我之前認為為什麼臺灣的當代藝術家為什麼不能創作出更有臺灣土地感的作品呢?實際上是沒有機會去理解臺灣,而我何其有幸,因為研究所、因為社運,了解到其他藝術家朋友所沒有理解到的臺灣。

5/14
我覺得藝術還是有自己的核心力量,
那個力量不是年輕一輩當代的藝術家、藝術文化工作者所輕易預估的,
或許比較年長的藝術家前輩都得到、認知到這個力量了....

知道我也得到了,
只是表達形式怎麼做罷了,就跟說話一樣,怎麼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