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奮起湖。

「奮起湖」是相當可愛質樸的地方,早期為日本殖民時其所大力建設的地點,
此為進入阿里山森林園區的一中繼站,為砍伐林木使用火車運輸至日本作家具,
來到這裡可以看到很多日本風味的建設。


今日土地為林務局管理,建設房子、買賣都受限制,
2009年88風災前,有相當多的遊客前往,
風災過後,人少,交通不便,恰巧前幾個月道路開通,此次我們才可以順利進入。


若非與當地居民交談,
否不會發現2008年之後的奮起湖,
在經過2009年的88風災後,命運多舛,也致使諸多人們的遷徙
它影響了當地人們的生活,
很多商家也因此離開這個地方,2008年看見的美麗的民宿也離開了,
文史咖啡店也換到另外一個地方開店,
而奮起湖文史館旁邊的咖啡店更是週末才開店
而88風災受創的其他地方有些更是沒有安頓,
不知為何走著走著內心充滿了感傷,替這裡的居民感到難過,
又為這裡的保護完整(文化、歷史建築、環境)的環境感到安慰。


奮起湖的土地由林務局限制之下,
這裡可以看見早期生活的風味、文化,
感受到臺灣早期的生活是如何的與土地相處,鄉村的風貌如何。


上奮起湖的路邊一景。

奮起湖的文史館,重新整修的日式建築。

很多地方都經營的非常雅緻。

有很多的小巷。

文史館的陽台外。

文史館內部一景。

奮起湖文史館旁邊的步道,
有竹林、有樹(抱歉認識的植物太少,會努力的),
有微風、有小巧可愛的鳥兒們,
不知為何,我們像是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與這些植物無異,
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有很多可愛的小房子,環境也經營的很好,
這裡的人們相當會經營自己的環境,
處處可以看見巧思,
有些「美」的感受在其中。

難得的太陽露臉,上次來的時候,陰雨綿綿,
很多的日式建築,
改建的民房多帶有閔式的風味,
看了就覺得有熟悉的味道。

相當多的巧思、創意。
可惜老老街並沒有拍照,不然也是相當棒的!
「大正三年」的「老老街」在奮起湖文史館的附近。

很多的櫻花、梅花。

奮起湖的聚集的巷弄,有文化的感受在其中。
人們可以在屋與屋之尖的巷弄穿梭,
一下子就可以走到目的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