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關於集集過去歷史文化的手繪繪本。(1895-1945)

http://picasaweb.google.com/lh/photo/IDZ8sBM8YR8d1SQT27Z3aQ?feat=directlink

                                                                                                    文/張凱惠
這是2008年手繪關於自己身為集集人,
對於所生長的地方充滿感情,卻深陷於古今交會矛盾的心靈繪本,
從相簿中看到關於集集過去簡單的故事。

兩年前一心想要做關於集集的作品,
憑著的只是澎湃的熱情與一股衝勁,
並沒有像現在累積較多關於地方的資料和研究的知識,
或認識許多地方上的人。

這幾天回首整理檔案,自己卻被這簡單的繪本所吸引,
內容雖然不多,但仍可以感受到,
在日據時期(1895-1945)年間,集集起了什麼樣的變化。

百年前被日本以帝國主義殖民的台灣,
幾乎所有美好的資源都被運送到日本,
如內山(註一)的樟腦、黃金般完美的香蕉,
或甚至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台灣的年青的男人去打戰、年輕的孩子遠到日本修飛機....等等。

在殖民時期,台灣也差點失去自己特有的母語(台語)。
霧峰林獻堂先生以及中部地區的有志之士,偷偷興辦漢學,
讓台灣當地的語言(台語)可以繼續流傳下來。

集集這樣的小地方,
那時竟然也有黨派之分,文化、教育被拿來當作政治操控的手段。
日本人在集集舉辦日文的電影讀書會,
而台灣人也在集集舉辦台語的讀書會,
甚至中部地區的人也來支援漢學的教育。
雖然漢學略勝一籌,但後來當地台灣人所舉辦的活動都被禁止了。

現在的集集小鎮,
幾乎還是到處可以看到日本殖民時的影子,
包括建築、街道或是對於大自然環境的安排,
都仍然還能嗅出日本文化遺留的氛圍。




(註一)內山:為台灣中部難進入的山區,過去竹山、鹿谷、集集、水里、信義、仁愛等地區,簡稱內山,清朝時期又稱為「水沙連」。從清朝康熙接收台灣之後,這裡一直到乾隆時期才陸續有人進駐,移墾最高時期是道光年間。

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