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凱惠
2/12當天的「藝術在都會外圍發展的可能性」論壇尚未開始,「與花對話-創作者」展覽也尚未開幕,就看見集集鎮文化服務所的工作人員緊張的在文化服務所進進出出,詢問是否仍有海報?40張的海報發的一張都不剩了。我們只能繼續的在展覽尚未開幕之前迅速的準備完成。
當天展覽開幕非常的感人,國中的美術老師蕭茹火火(音ㄎㄞˋ),他來的時候帶了久違的國中畢業畫冊,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它了,而老師真誠的致詞更是讓所有人感動,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對於生命的熱情從來沒有減少過。
過去集集鎮文化服務所的展覽是屬於較沒有空間的擺法,空間為何,展覽作品放上就是一個展覽了,對空間沒有另外一種想法,也未曾有人在這作空間的突破,我們展覽時嘗試將這裡所有的玻璃桌都離開了原來的位置。上次老師來的時候,看到這個展覽場也是這樣的感覺著。展覽前一天瑪俐老師抵達,橋了空間的作品/以及燈光,頓時發現自己要學習的空間仍然很多,仍然需要更仔細地琢磨對於作品與空間之間的關係;而經過調整之後,整個空間變得更有空間感,作品的特色都呈現出來了。讓來觀賞的觀眾們,有鎮上的居民,也有遠地來臨的朋友們,都驚豔了。
鎮上有很多都是我的長輩們,也來了很多的家族中的長輩們,他們看見展覽,非常的開心,這樣的展覽是他們從未在地方上看見的,也許,只能在大都市中看見,甚進入大都市也不曾進入美術館吧,每個人都非常開心的在作品中穿梭著,這樣的愉悅、感受、感動是在過去印象中從未看見的。
展覽開幕時間從九點到十點,本以為開幕一個小時過長,安排了非洲鼓表演,沒料到,每個長輩朋友感動致詞,一個小時都來不及了,主持人身為集集人的鎮長也被感動了,展覽會場大家都屏息/專心的看著發言者,深怕一個大呼吸就將美麗的現場打壞了。開幕之後,大家匆匆忙忙沉浸在展覽開幕的感動中,前往集集鎮公所三樓的論壇會場。
進入會場之後,每個坐在座位上的人們,像是仍沉浸在剛剛的感動中,無法安靜下來,我也是,但被文化局的過去老師提醒著,該要準備開始了。整個過程中我不斷的被提醒著要提醒著講者的時間,要分享的太多,講者可以掌握的時間卻太稀少,以為是海報上寫的瑪俐老師主持,卻在介紹文化局局長致詞之後,變成局長主持了,像是看到不斷重複的事件般,又看見了一次,離開南投市辦的活動,論壇像是在南投市舉辦般,忽略地方性的特質,地方的聲音,所有人都消失了。
來的人有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吳瑪俐老師、南開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的陳建昌老師、紙教堂發起人新故鄉廖嘉展董事長、2010工藝二等獎廖先立先生、集集鎮莊瑞麟鎮長、南投文化局劉貴珍局長,論壇變成由局長主持。
在瑪俐老師分享嘉義北回歸線的藝術行動的經驗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大家的心都被抓住了,在後頭看見住在台中的舅媽去廁所前與我對談時,眼角濕濕的,她非常感動;對為生活所忙的人們來說,不同以往的多元藝術、多元的發言是觸動心靈的,相同的生活背景卻擁有著不一樣的藝術經驗,世界不再是只有生活,也許還有藝術,跟生活有關的藝術,不知為何地感覺到了他們的期待,看著瑪俐老師帶來的影片的時候,每個人對一成不變的生活都開始有了新的想望。
每位講者都有自己的觀點,對地方、藝術,以及年輕人外流的總總問題,朗朗的說著,其中也有提及需要給年輕人機會,建立年輕人的平台,而個人以為需要一個年輕人的公共空間,可以讓年輕人待著的地方,而這是在都市之外所嚴重缺乏的;幾位講者說完後,好幾個聽眾發言,大都是六、七十歲的聽眾發言,說著對生活的一些想法,以及期望藝術對生活的影響,敘述的很長,都是希望生活能夠改變,對著局長說的建議,希望局長能夠聽進去她的需求,並因此有所改變。
發問的時間太少,主持人回政策面的回應太久,使其他講者沒有擁有足夠時間回應聽眾問題,無論如何,對地方來說這個平台已經建立起來,很多聽眾們對地方的建議,都是相當珍貴的意見;不知此次論壇對整個南投縣發展藝術是否有幫助呢?台灣的幾個經濟大力發展的都市外,非經濟發展重地的地方正在面臨著人口老化,年輕人們外留至更大的都市唸書、工作著,卻無任何的想回家鄉發展的慾望,也許該是認真的面對這問題的時機,忘了是哪位說得智慧名言:「面對問題並不恐怖,最恐怖的是當已經知道問題的存在,卻仍不願意面對。」面對已經建立好的平台,這些意識到問題的地方準備好將要使用解決困擾的大刀,中央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