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爽文你好嗎》重返歷史現場--集資出版計畫


《爽文你好嗎》重返歷史現場--集資出版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jis-artcenter

@嘖嘖集資平台

集資期間:  2017/9/5  -  2017/10/31



     
 六年前,我們開始爬梳「林爽文」相關的歷史文獻,以及實地到事件現場實地踏查,長時間浸淫於各類官方史料、學者研究論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田野調查,以及相關家族的族譜等等,從對林爽文和台灣歷史一無所知的井底之蛙,經過研究與閱讀、整理歸納現有資料,然後一步一步深入230年前台灣古聚落的開墾歷史,親身遊歷台灣整個西半部的戰場和聚落,而每一次的田野踏查,都讓自己和土地連結更深,後來發現,這原是紮根的過程。

   
「林爽文事件」如台灣歷史的黑暗長廊,四處遺留、散落著不相連的歷史碎片,許多民間地方傳說沸沸揚揚流傳了好幾個世代,官史或地方鄉鎮誌卻一筆帶過或者隻字不提。因此必須四處挖掘史料和實地訪查,從縫隙微光中發現事件的線索,找到史料闕漏處相對應的細節,將斷了線的片段重新接起,去拼湊塵封了數百年的歷史樣貌。

     
 親身到古聚落和戰場去遊歷踏查,對持續進行的研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次出門前,我們總先反覆詳細比對不同時期的古今地圖,根據文獻上所提供的資料,確認古地名今日的正確位置,然後再帶著Google Map、中研院研發的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相機和足夠的電池等裝備出發前往當地,對我們而言,直到親臨現場,才算是對手上的史料有充分理解!若是幸運,還會意外地採集到當地流傳久遠故事和傳說 !

     
多年下來,研究工作終於有了一點點成果,如剝洋蔥般將帷幕一層層揭開,發現歷史的因和果代代相傳未曾停止,也許數百年前的記憶已經失落,但過去的歷史事件卻以另一種形式(如社會風氣、民俗文化等)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等待著我們去重新發現、梳理、討論、感動與和解,並建立共同的核心價值。

  • 書籍目錄


     
 與林爽文歷史事件一起生活了五、六年,終於完成十七萬字《爽文你好嗎》非虛構歷史小說,內容重新勾勒林爽文移墾台灣大里、創立天地會、帶領人民豎旗起義,經歷大小戰役對抗清國,最終兵敗被捕的過程,重建林爽文的歷史樣貌與評價,其中有許多關於歷史的新發現,內容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 試讀本



  • 【名人推薦篇】





  • 為何是「林爽文」?
     
我的家鄉集集鎮有一座上百年的大眾爺廟,每逢農曆八月廿三日大眾爺的生日,小學時大家(包含我)都在這時節花掉一年的零用錢,下課時去逛長達一個禮拜的街市,各式各樣的攤位都出來擺了,還有看到目不暇給的歌仔戲布袋戲,最高紀錄有一百多檯同時表演,同時還有長輩們都串門子吃鄰居的流水席。

     
 大眾爺對集集人們來說是精神的依賴,問事、治病、拜拜、夜巡、流水席等等,從每一年這樣的熱鬧節慶可以看見,大眾爺已成為集集鎮的重要信仰,也充滿在我的童年記憶裡,即使並不知道祂是誰。

     
有一年正苦思論文研究題目的我,踱步到「大眾爺廟」前,正好遇到廟公。一來一往的閒聊之間,他跟我說,「這一座廟後面埋葬的是跟某一個事件有關的人,聽說當年血流成河,是跟林爽文事件有關係的。」然而四處詢問鄰居朋友,每個人都不知道「大眾爺」是誰,更遑論認識「林爽文」這一號歷史人物。

     
 爾後得知230年前曾經有上萬「林爽文」兵眾在集集山腳紮營、沿山蓋著上千間草寮,憑藉濁水溪天險,在陡峭的獅頭山上搬運大樹巨石作為防禦,阻擋清軍攻堅,但還是敵不過清軍猛烈的砲火攻擊,最終有兩千人壯烈犧牲...。為了想知道「林爽文」是誰,於是凱惠踏上「尋找林爽文」的道路。

   
多年來,我與Anna盡可能翻閱林爽文事件相關之文獻史料,尋訪爽文當年起義抗清相關的山嶺城鎮,幾乎繞行整個台灣的西半部,沿途探訪過的地方台北的新莊、艋舺,到竹南崎頂、苗栗卓蘭爽文坑,甚至遠到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

     
 有時候慌亂地穿梭於荒山野嶺的羊腸山徑,不知路的盡頭到達哪裡;有時置身於廣闊田陌間,為了尋找上百年古寺的沿革碑文;大部分的時間拿著古地圖,努力去發現那早已模糊了的莿竹邊界,尋找已經消失了的古老聚落,有時候到了晚上,大夥已經在開飯了,還是在陌生的、沒有小吃店的山裡,所有3C電池已耗盡,卻仍處於尋找不到交流道的迷路狀況...。

     
 也曾經在燥熱的夏日哩,靜靜站在大甲溪畔聆聽河流與風的聲音,恍惚間彷彿看到過去爽文和農民兵過河時濺起的浪花,以及遠方泰雅族人咆嘯山林的嘶吼聲;或者親身探訪古戰場旁的一大片荒涼墳場,感受那被壓抑於地底數百年,勇敢的靈魂所追尋自由的熱情和渴望…。    
逐漸地,這一切都成了台灣大地母親的血和肉,以及鏗鏘有力有力的心跳聲,而我們便在一次又一次尋找的旅程中,重新深刻地與大地連結,而深深地、不可自拔地愛上了台灣,我的家鄉。

     
沒想到這樣漫長的尋旅,從一個人、兩個人訪調到四個人....,每個被意外捲入參與的人們,都從林爽文抵抗事件裡獲得很多的感動,以及獲得很多面對生命的力量。那是來自台灣土地「愛」的聲音,它跟著每一個追隨的人們說,關於土地...關於愛...。

     
《爽文你好嗎》想述說的不僅是平面的歷史,而是閱讀有血有肉的「林爽文」,試圖理解爽文們起義曾經抱持的希望,於戰場上所經歷的生離死別,生命中可歌可泣的一切;嘗試以台灣當代青年的思維語言,與230年前的爽文們跨時空對話。

     
也許對話不曾發生,而是自問自答;也許在某個時刻裡,那世代的美麗和勇敢幻化成為靈感、成文字,傳遞著祖先們曾為台灣的新天地所奉獻的寧死不屈、勇敢無私的大愛。也許最終僅能寄語時空,讓紛飛的各種奏摺、供詞、文獻、地圖等等,匯聚成一則則壯闊的歷史故事,留給後世子孫訴說。

        
台灣歷史並不容易理解,但了解之後總有很多的感動,今日我們所擁有的並非必然,是先人們前仆後繼、以精神性命所留給我們的,這些都是屬於台灣的資產,也是我們在面對今日和未來的基礎與力量。

支持《爽文你好嗎》的理由:


  • 關心台灣歷史與文化之紮根和發展之議題。
  • 對於台灣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夠多了解所在的環境與自己的關係。
  • 歷史可鑑往知來,台灣人需要了解台灣歷史。
  • 想從中獲得面對生命的力量!
  • 想閱讀「爽文你好嗎」這本書,想知道作者為什麼被爽文這位歷史人物著迷了這麼多年。
  • 這樣精彩的台灣歷史故事,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因為這是一件有意義、並且令人感動的事。
  • 支持有想法、有創意、愛台灣的作品,期待看到更多其他跟「林爽文」有關不同媒材的創作。
  • 給作者和工作團隊打氣,希望林爽文之歷史題材永續發展,繼續加油!




團隊簡介:


        《爽文你好嗎》募資團隊由作者、多位編輯和導演所組成。由於書籍中提及的人名與古地名非常多,在林爽文歷史事件中關係龐雜,特別需要清晰的註解和簡潔有力的地圖,因此團隊大部分時間都在忙碌於文字編輯、美術編排、插圖創作、地圖繪製和視覺設計等工作,希望能夠藉由插圖和地圖的輔助輕鬆地重返十八世紀的台灣,與祖先們一起經歷一場生死與道義之間的交博,對與錯取捨的煎熬,面對死亡如何抉擇等等,讓閱讀歷史宛若看一場精彩的電影,即便散場,那份感動仍留在心中迴盪不已,轉化為面對日常生活的力量與動力! 


  • 計畫發起人:張凱惠
在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讀書,從藝術跨到歷史對自己來說是意外,2008年讀研究所時只是想知道為什麼同學都不返鄉的原因,想從研究、爬梳各式文獻中去找尋答案,沒想到卻因此遇到「林爽文」;然藝術是我的安全感,歷經了五年以上才漸漸地喜愛歷史。
凱惠在這追尋林爽文的過程中,從台灣這片土地上學習、獲得許多力量,並非只是單純地知識性獲得,還有學習到在關鍵抉擇時如何面對生命,及精神上的淬鍊與滋養,這些在在都是令人感動,且想要跟大家分享的 :) 。
  •  Anna Chen書籍主編
具經濟和MBA背景,旅居美國加州多年,從事文字編輯、月刊主編、媒體行銷主管等工作,因思念台灣青山綠水和都市人文而返台定居。原本選擇集集鎮作為Long Stay之所,無意間加入凱惠「林爽文事件」之獨立研究工作,因此有機會走訪景點以外的古戰場和老聚落,才發現過去腦海中的台灣,是虛幻不實的。俗稱天龍國的人終於落了地,在土地上紮根,何其幸運。
  • 嚴郁翔 美術編輯
大學主修資訊,旁通涉獵文字、攝影、繪畫、雜談,開過幾間不同類型作室之後,現在選擇放棄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的人生,選擇自覺正確的路走,希望透過耕耘土地,重新拾起生命的連結,從破敗的肉身當中堅韌的長出世界。
  • 葉宥豆 導演
剪輯一位歷史爭議人物的影片,是過癮也是無奈。試將林爽文的心境反應在影片節奏與場次的斷與順,才發現那是一段不易解讀的頻率,反覆考驗著觀賞者的立場,究竟爽文只是現代時空中的物質顯像?還是反思歷史現場的洪流呢?嗯!看完書再說吧...



更多關於

.也品文藝工作室 官網|http://www.just-in-sense.com/
.來也品(Just in sense),找Feel!|http://just-in-sense.blogspot.tw/
.也品文藝工作室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JISArtCente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