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藝術在都會外圍發展的可能性」-緣起

文/張凱惠

我們在綠色隧道有一個小小的陶藝工作室,兩年中,南、北開了近八萬公里路程,為了尋求生命藝術創作的新元素,我們去台北、高雄、台中看各類展覽,紀錄片展、影展,去國圖查資料,桃園陶博館參加座談研習等。如果沒有新的元素輸入,在集集這個美麗的地方,生活也形成一個慣性,生命進入一種乾渴的境地,不知道外面還有更多的想法等著,外面的世界種種想法不斷的轉變著,這個美麗小小的地方默默停滯著。

集集這個寧靜優美的小鎮,到底少了甚麼?除了火車好多節、鄉土燈會、神明遶境,這裡生活的人們,還可以擁有甚麼樣的「生活品質」?有了這些已經足夠了嗎?我們夢想著,與鎮民一起在農忙之後看電影,一起關心地景的建設,一起看現代藝術展覽,甚至自主性的關心我們的公共領域,大家彼此討論著我們的生活是否能更好?

除了觀光,集集是否還可以有更多元的發展?

於是,我們希望可以藉由展覽+論壇的平台,經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的指導,與集集鎮公所一起承辦這個名為「藝術在都市外圍發展的可能性」的論壇,藉由各個位置人們的對話,了解現況、發掘問題的本質、並試著去解決 期待文化局長官、鎮長、學者、鎮民、創作者與關心藝文的人們,共同來討論與對談。

如果集集也有「高更」 
台北的北美館正在展覽「高更」,而一輩子不去都會生活的人們,高更是不是就不存在於這些人的生活中了呢?(高更、等大型展覽只有在台北市展覽,有時候會去高雄市展覽),這些新潮、充滿變化、迷幻的藝術是不是只有在「大都市」才會看見?小都市呢?非都市的地方呢?這些地方沒有「藝術」,它的發展會變得如何?倘若高更到非都會地區來展覽,又會變得如何?

如果集集也有劇場、影展和音樂會 
319紙風車下鄉活動,讓孩子們接觸到劇場,不需等到長大外出讀書才能看到。若沒有319紙風車,沒有機會出外到都市讀書或工作的年輕人,「劇場」是什麼,很難有一個清楚的輪廓吧?失去「幼時習慣」養成的機會,縱使出外工作的年輕人,會去逛藝術館嗎?

對老人來說,若沒有藝術的「新」元素進入,若需搭長途車去看展覽,對一個一輩子幾乎沒有離開田野鄉間的人是非常困難的,無法搭車去看展覽,老人家對於美的能量就「停滯」了呢?藝術是否就離開了呢?

對話! 
希望喜愛關心藝文的人,或是關心地方整體性發展的民眾,除了觀光,仍能洞見藝術對於地方發展、民眾生活的重要性。面對這一切的期待,我們希望能夠對話,想知道美的結晶─藝術,在鄉下發展的可能性。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我們的擺攤經驗--集集農曆年廟口市集

文/張凱惠

年前約1/5左右吧,我們跟市場管理所報名說要擺攤,本來希望項目有: 陶器、咖啡、以及人像畫,一方面是擺攤,另外一方面則是宣傳我們發起的2/12的論壇「藝術在都會外圍發展的可能性」。結果跟想像中的出入好多。

除夕的時候,以為一大早就要擺攤了,的確我們也擺了,但為貼展覽/論壇活動海報而耽擱了,下午的時候才過去擺,還認識了從嘉義來賣蜂王乳的沈姓夫婦。當天是除夕的緣故,很多人都去廣盛宮拜拜,很多金紙的灰飛呀飛的。

攤位的位置在媽祖廟廣盛宮的旁邊,在集集古街的攤位尾端,很多遊客從集集火車站直直的一路逛到假日廣場,迴轉後在轉到集集古街上,逛到巷尾,每個人的面容都相當的疲憊,想當然爾,項目為手製陶器以及虹吸式咖啡的生意.....

這樣的狀況到初一,我們還是在這邊擺著,旁邊的沈姓夫婦卻移位到廟口市集較前頭的位置。

沈姓夫妻熱情地邀約我們,移位置到她們的旁邊,旁邊賣香蕉阿伯人很好,借水借電應該沒有問題。跟負責的林先生說,初二時我們想要換位置,旁邊是從嘉義上來的熱情沈姓夫妻,還有香蕉阿伯。

初一晚上,Anna的家人來了,姐姐、姊夫、小姪女,幫忙這個攤子,真的非常感謝他們,讓這個攤位變得這樣可愛,有手機播放的音樂,還有擺置也變得更加活潑、可愛,還有照片也是他們拍的,所幸有拍,不然就沒有活動照片囉。

換到這裡,我們的咖啡生意開始比較有起色,手製的陶器也吸引了相當多的都市的人們。一方面擺攤,遇到屬於集集鎮上的鎮民們,沒有忘記除擺攤之外的目的,宣傳論壇活動,希望活動當天可以有多一點的人們來一起討論這個議題。

擺攤的過程中,也有心焦的一面,比如看著人來來往往,每個臉孔都直直的看著前方,Anna與我就開始檢討,為什麼人們看著前方呢? 卻不看著我們的攤位? 我們的虹吸式咖啡是否可以更好呢?

這個擺攤經驗過程中,最讓我們感動是,擺攤攤販之間的情誼,每個攤販都不認識,可是大家都願意幫忙彼此,道路管制中,可大家都願意互相拉一把,或是彼此交官彼此的生意,甚至互相聊天,照顧;說實話,我們交到了很多的朋友,以為「夜市人生」中的攤販之間的情感是無法理解的,可,那是真切的彼此深切了解彼此情況底下的「心靈碰撞」呀。